
主持人:大家好!听众朋友。此刻时间来到上午8:30,欢迎各位继续锁定收听FM96.1,宜兴交通台政风行风热线的直播。我是主持人梧阳。数据,作为新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正深刻重塑经济发展动能、政务服务形态与城市治理模式。今天将进行宜兴市数据局的上线直播,围绕全市数字经济、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内容,与广大听众展开深度交流。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应邀来到直播室的嘉宾,他们是市数据局副局长罗盛华、王芳,市城运中心副主任尹松、任鹏,欢迎各位参与我们的节目。
有关市场准入、经营许可、项目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问题,欢迎各位听众朋友通过热线电话87988909或线上留言参与互动。
主持人:数字赋能发展,数据驱动未来。今年以来,市数据局在数字经济、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深耕细作,收获了诸多亮眼成果,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接下来,就让我们首先有请罗盛华副局长,为我们系统介绍今年以来市数据局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罗局,有请。
罗盛华:好的,主持人。今年以来,市数据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总体部署下,深入实施“六个年行动”,深化数据融合赋能,焕新优质营商生态,全力支撑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全市数字经济规模543.56亿元,同比上升23.8%,位居无锡第二。27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紫砂艺术等领域,入驻企业600余家,实现营收560亿元,同比上升3.21%。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市集聚人工智能企业23家,人工智能项目93个。今年3月,洑溪湖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开园,华为、360、云知声等27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
二是数据要素释放价值潜能。规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创新性引入“数据收益分成”机制,推进数据要素生态建设。构建数据企业培育矩阵,目前33家企业完成锡数交数商认证,登记数据产品29个,其中11个实现正式挂牌。推进“紫砂可信数据空间”和“城市安全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宜兴经验。
三是政务服务重塑优质生态。深入实施“个转企”“分转子”行动,完成“个转企”135家。推动“一网通办”数字赋能,今年以来累计调用电子证照超25.4万余次,“一件事”办件超23.35万余件,位列无锡第二。高效运行“政企通”和锡企服务平台3.0,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快享”。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累计办件超2.36万件,位列无锡第一。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187个项目(213个重大项目)核发施工许可证,8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数量居无锡前列。
四是交易环境健全合规体系。聚焦数字化转型和优质化服务,稳步推进“一市一平台”建设,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全面启用无锡信用分,累计完成工程招投标138个标段,中标金额42.73亿元,同比增长10.04%;持续完善系统功能,稳步运行远程异地评标,累计完成23场次远程评标,其中跨省远程评标5场次;上线运行框架协议,优化采购文件范本,规范涉密采购交易流程。目前,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三类交易总额约121.76亿元,同比增长14.82%。
五是项目建设打造集约范式。坚持“一部门一系统”原则,严把新建项目,规范开展项目评审,截止8月底,完成项目评审30个,申报金额10597.16万元,累计节约资金1623.05余万元,同比上升51.91%。严守数据安全与质量“一票否决制”,上半年开展综合验收项目13个,金额超7700万元。构建“规划-评审-建设-验收-运维”全周期管理体系,提升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六是城市治理绘就智慧图景。持续打响“吹哨报到”工作品牌,高效处置吹哨事项1501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2%。落实重大问题督办机制,督办固危废、违建等问题300余件。深化“五好”专项行动,12345热线累计受理有效诉求21.99万件,办结率、满意率均居无锡前列。高质量完成245个微幸福民生工程,88个项目入选无锡重点项目清单,数量位居无锡第二。依托“天机镜”AI大模型,开发“陶嘟嘟”智能客服系统,构建“在线即时响应、智能精准解答”的服务模式。持续升级“看宜兴”App,上线基于DeepSeek的诉求智能应答系统,新增23项服务,对接40个部门(单位)175项服务,注册用户93.3万人。
主持人:我们清晰看到了宜兴数据工作的 “全景答卷”:数字经济规模突破 543 亿元、“一网通办” 办件量位居无锡前列、“吹哨报到” 办结率实现 100%,每一组数据都彰显着实干担当。从产业培育到政务革新,从数据运营到城市治理,市数据局以 “六个年行动” 为抓手,构建起数据赋能发展的完整体系,让 “数字红利” 真正转化为了群众的 “幸福指数” 与企业的 “发展底气”。
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其资产化流通链路的完善与价值释放体系的建设成为当前关注重点。请罗局谈一谈,市数据局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市场数据价值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罗盛华:好的,主持人。今年以来,我们紧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核心任务,以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为主线,统筹推进公共数据运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工作。具体而言:
一是加速数据产业培育与生态构建。出台《宜兴市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搭建数据企业培育矩阵。今年以来,培育数商2个,登记数据产品14个,挂牌数据产品2个,13个数据集入选无锡市高质量数据集重点领域首批建设任务清单。积极探索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强化数据供需对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创新公共数据管理与运营模式。引入“数据收益分成” 机制,推进“紫砂可信数据空间”“城市安全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建设并申报 2025 年度省级创新发展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开展公共数据“一本账”试点,规范化、常态化梳理数据目录以形成高频重点数据清单,推进公共数据综合治理与整合共享,完成市级数据中台与无锡“锡直通”平台级联对接。动态更新政务数据目录与开放数据集,精准掌握政务数据家底。
三是推动数据市场交易与价值释放。推动完成场内首笔民营企业(国内首笔水产行业)数据产品交易,交易额达82.68万元,为企业数据资产变现开辟新路径。深入挖掘企业数据要素潜能,推动本市数据企业积极参与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江苏赛区赛事,通过“面对面”上门服务和“一对一”精准指导,全面提升企业参赛竞争力。
主持人: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始于机制创新,成于生态构建。罗副局长提到的 “数据收益分成” 机制、首笔水产行业数据产品交易、省级可信数据空间试点等实践,不仅为宜兴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蹚出了新路径,更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 “宜兴经验”。从政策出台到企业培育,从场内交易到赛事赋能,市数据局用精准施策打通了数据 “生产 - 流通 - 增值” 的全链条,让沉睡的数据真正转化为了活跃的生产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 “压舱石”,项目落地的速度直接关系发展的质效。企业和群众对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始终高度关注。请王局谈一谈我们在推动重大项目快审批、早落地方面所做的工作。
王芳:好的,主持人。我们始终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抓早动快、综合施策,为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护航。
一是数据赋能,构建数字图谱。依托“领导驾驶舱”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实现全市213个重大项目数据“一网汇聚”,运用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对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等核心指标进行智能分析,形成项目建设“数字画像”。联动9个部门12个板块,组建项目数据专员队伍,实时采集项目进度数据。
二是机制赋能,畅通推进链条。创新“红橙黄”三色预警机制,动态跟踪关键节点和滞后环节,推动重点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提升30%以上。拓展“拿地即开工”项目储备库,探索建立潜力项目库,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持续优化“部门-板块-企业”三方沟通机制。目前,8个项目完成“拿地即开工”,新进入流程13个,储备库16个。
三是服务赋能,打造优质生态。探索上线AI智能问答机器人,提供7×24小时政策咨询和流程指引服务。优化专班服务“六步工作法”,聚焦“听需求”关键环节,建立“靠前跑”工作机制,梳理形成服务需求表和服务函,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目前,全市213个重大项目中,共有187个项目核发施工许可证,占比 87.79%。
主持人:让我们看到了宜兴服务重大项目的 “加速度” 与 “暖温度”。“数字图谱” 实现精准监管、“三色预警” 打通梗阻环节、“一企一策” 提供定制服务,8 个项目 “拿地即开工”、187 个项目核发施工许可证的亮眼成绩,背后是数据赋能与机制创新的深度融合。这种 “全生命周期护航、全流程精准服务” 的模式,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坚定了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
随着国务院 “人工智能 +” 行动意见的印发,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服务民生需求的核心力量。今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宜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实践,一直备受关注。接下来,有请市城运中心尹松副主任,为我们介绍相关工作进展。尹主任,有请。
尹松:好的,主持人。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趋势,我们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发展与应用。
一是强体系。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紧扣“六个一”建设目标,制定工作机制、招商体系、政策体系、推进机制等,明确招引方向、重点载体及项目。
二是强招引。深化“双招双引”协同机制,依托大院大厂大所“科研朋友圈”,依托场景招商、基金招商、产业招商、乡贤招商等,全力做好人工智能企业引育和服务工作。目前,全市人工智能项目信息93个,合计投资215.08亿元左右;在建项目23个,合计投资42.13亿元左右。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形成“研发-中试-制造-总部”全周期承载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目前,全市已建成及在建数字经济特色园区27个。
三是强赋能。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目前我市人工智能场景共计15个,主要集中在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聚焦我市“3+3+N”现代产业体系,发布“人工智能十大场景”合作机会,公开征集电线电缆、节能环保、陶瓷耐材、数字生活、数智农业、商业消费、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军工智造十大领域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合作团队,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扩展的“宜兴场景”,带动产业协同升级。
主持人:尹主任的分享,勾勒出宜兴人工智能发展的 “强基赋能” 蓝图。从 “六个一” 体系构建到 93 个项目储备,从 27 个特色园区承载到 15 个场景落地,宜兴既筑牢了产业发展的 “硬支撑”,又找准了赋能民生的 “切入点”。这种 “招引培育与场景应用并重” 的发展路径,让人工智能真正走进了产业升级的车间、城市治理的一线、民生服务的末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 “智能动能”。
高效的政务服务网办环境直接关系群众和企业办事的便捷度、满意度,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核心支撑,请任主任为我们介绍下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任鹏:好的,主持人。今年以来,市数据局以便利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为出发点,全力打造高效便利网办环境。
一是激活 “数据 +” 核心动能。推动“一网通办”数字赋能,推广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累计调用电子证照超25.4万余次,发布“秒办秒批”事项清单46项。依托数字底座“可信数据空间”,形成44个“以数治税”数据资源目录,汇聚数据30余万条,为税务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二是强化“平台+”支撑能力。高效运行“政企通”,目前平台企业数1.3万余家,规上企业激活率超95%,发布各类政策1176条。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扩面增效,村社区覆盖率达100%,新增民政等部门20个事项,推广使用“证照调用”功能,目前累计办件23636件,位列无锡第一。
三是拓展“场景+”应用深度。深化“一件事”改革,在完成41个国定、省定“一件事”的基础上,积极落地“紫砂产业一件事”“电缆产业一件事”本地特色“一件事”,拓展实施惠企服务“一类事”。目前“一件事”累计办件超23.35万余件,位列无锡第二。建设“远程虚拟窗口”,推进“云综窗”区域互联互通,打造工程验线等4个“不见面审批”应用场景。
四是优化 “服务 +” 体验品质。清单化管理14个部门71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今年以来中介超市发布采购公告2232个,完成33笔网上竞价交易,位于无锡前列。落实全事项、全渠道、全平台、全流程的“好差评”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办件评价22.89万次,五星好评超过99.9%。
主持人:生动诠释了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的服务理念。25.4 万次电子证照调用、46 项 “秒办秒批” 事项、99.9% 的五星好评,这些数字的背后,是 “数据 + 平台 + 场景 + 服务” 的深度融合。从基层 “一平台办理” 全省领先到特色 “一件事” 改革落地,从智能客服 7×24 小时响应到 “好差评” 闭环管理,市数据局用精细化服务重塑了政务生态,让政务服务既有 “速度” 更有 “温度”。
前三季度的成绩令人振奋,四季度的冲刺更显关键。对照全年目标,市数据局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还有哪些重点部署?接下来,我们再次有请罗盛华副局长为我们介绍。罗局,有请。
罗盛华:好的,主持人。下一步,市数据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突出数据根本、扭住“一条主线”、统筹“四个建设”、做优政务服务、守牢安全底线,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数据支撑。
一是壮大数字经济融合动能。完成“十五五”数字宜兴规划编制,加快《宜兴市“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等“一体系”政策文件制定印发,构建我市人工智能政策体系。深化“双招双引”协同机制,加大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一企招”力度,瞄准四大中心、深挖沈阳、合肥资源,用好用足场景招商,重点引导人工智能产业链50个主项目和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商业化应用标杆及领军型人才团队在宜集聚发展。强化公共数据综合治理和融合共享,形成公共数据“一本账”。在税务、审计领域成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数据供需通道,释放数据价值,让数据“供得出、流动动、用得好”,赋能全市数字经济、政务信息化建设。深度挖掘我市人工智能“十大特色应用场景”,构建产业图谱,聚焦电缆、环保、陶瓷等特色产业,积极组织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大赛,打造“一标杆”场景,推动以赛促用、成果转化。
二是强化政务服务增值创新。升级政务服务“一张网”,深化数据共享,年内实现“两个免于提交”“免证办”事项不少于100个,“秒办、秒批”事项不少于20个。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完成41个国定、省定“一件事”的基础上,积极落地“紫砂产业一件事”“电缆产业一件事”本地特色“一件事”,拓展实施惠企服务“一类事”。加大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推广力度,推动“一平台办理”扩面、扩事项、扩综窗,确保办件量保持无锡前列。聚焦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张图”,以需求为导向破堵点、以协同为抓手解难点,为企业多想办法、多找通道。强化“政企通”服务平台和锡企服务平台3.0建设应用,优化惠企政策“一企通”服务机制,形成“涉企诉求数据库”,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快享”。搭建基层数据“一张表”,依托市公共数据平台,支撑业务部门和基层取数用数,实现面向基层采集的数据项减少50%以上。
三是深化社会治理精细效能。焦点事项“一哨通”,持续优化完善市镇村三级指挥平台,扩大“吹哨报到”应用范围,拓展“舆情吹哨”“企业吹哨”,归集“政企通”、12345热线高频共性问题并纳入吹哨体系,实现问题“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持续开展热线“五好”行动,建立健全“一号听”工作机制,完善“陶嘟嘟”智能客服系统,建立健全重复工单督办预警机制,切实提高诉求处办效能。充分发挥事件中心的统筹调度功能和数据中心的深度挖掘价值,以常态化数据分析为支撑,定期形成城市运行管理、社情民意分析“一专报”,对各类苗头性问题进行“历史溯源 + 横向比对”分析,形成系统化分析机制,实现“就事论事”到“以点带面”的效能跃升。
主持人:数据无止境,服务无穷期。从数字经济 “一体系一标杆” 建设到政务服务 “百项免证办” 目标,从社会治理 “一哨通一专报” 机制到基层数据 “一张表” 改革,每一项部署都紧扣 “数据赋能” 核心,每一个目标都瞄准 “群众满意” 导向。这份 “清单化推进、项目化落实” 的规划,让我们对宜兴数字发展的未来充满期待。听众朋友,市数据局也将持续深化数据融合赋能,让数字红利更好惠及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听众朋友、网民朋友的收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