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宜兴市新街街道以"惠民"为宗旨,以"创新"为引擎,认真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获评了无锡市“八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集体。
强化统筹凝聚合力 普法责任有效落实
新街街道始终坚持“党工委领导、街道办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全民普法工作格局,建立部门、村(社区)普法联络员制度,共同开展好普法宣传。制定《新街街道“八五”普法实施方案》,对全街道“八五”普法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落实专项普法经费。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管理、服务、执法全过程。各部门针对重点对象普法需求,利用各类节点主题日,系统化、多样化开展“法律六进”普法宣传活动。国家安全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普法活动扎实,覆盖面广;《将爱情与反诈进行到底》防诈骗专题普法宣传活动、“亲清驿站”司法惠企沙龙等形式新颖,针对性强。
需求导向精准普法 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建立“普法需求清单”机制,通过网格员“铁脚板”走访、12345热线数据分析、“援法议事”平台诉求收集等多维渠道,精准绘制辖区居民、企业、特殊群体的法治需求“热力图”。根据需求编印《人民调解服务指南》《法律援助10问》《公共法律服务指南》《校园安全小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等各类普法资料3万余册。开展“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法治惠企项目,为企业防控风险;举办“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营”活动,让“体验式”学法更触动心灵; “农民工学法周”期间,走进辖区美团配送骑手驿站,为新业态劳动者送去权益保护法律知识;敬老月期间,与社区联合举办老年人权益保护专题普法活动。通过精准把脉,按需普法,让法治声音直抵人心。
创新载体文化浸润 法治精神生根发芽
推进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八五”期间新增法治文化阵地8个。新街实验小学--宜兴首个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潘汉年故居--无锡“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专业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挂牌。依托 “阳光锡剧团”合作成立“新街法治文化艺术团”,把法治思想、法治故事、法律知识融入到艺术节目中,近年来,剧团共排练各类法治类小戏二十余个,累计演出八十余场次。聘任“新连心”法治文化育人辅导员,把法治精神和书画、陶刻、非遗技艺等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法润新街·文化同行”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传播法治文化,共建美好家园”集体画创作、“非遗传承 以泥绘法”泥画课程等活动,受到群众广泛参与。法治文化以亲民惠民的形式送到群众身边,以情感共鸣实现认知转化,引导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普法融合提质增效 法治根基不断夯实
新街街道村(社区)全部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规范化调委会全部建成,协商议事、援法议事逐步成为村民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主要途径。结合街道志愿服务工作,成立普法宣传志愿者队伍,吸纳法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参与普法活动,明确调解员、法律顾问、网格员法治宣传教育职责,培育“法律明白人”158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4名,成为基层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指引、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的重要社会力量。“八五”普法以来,村(社区)五治融合得到稳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