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宜兴市均陶研究所申请的“均陶造型工艺数据”顺利通过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审核,完成确权登记。此项登记是全省首例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制作工艺的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标志着宜兴在运用新型知识产权工具保护与活化珍贵传统手工技艺方面取得开创性突破。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素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美称。均陶研究所此次提交并成功确权的“均陶造型工艺数据”,系统性地采集、处理并形成了反映均陶独特造型技法的关键数据集合。该数据集的登记,既为凝聚千年陶都智慧结晶的核心工艺数据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权属保障,也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数字化还原和智能分析,推动均陶文化从静态保护向动态传承升级,有效增强了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生命力,并为后续数字化存档及虚拟展示、智能辅助设计、数字化教学等创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启动“数据知识产权全省行”活动,发布《江苏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指引(试行)》,着力推动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响应部署,将数据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服务地方特色产业、赋能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保护、运用和服务方面开展不懈探索。针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服务专班,在深入均陶研究所调研指导、协助其梳理、整合核心工艺数据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与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沟通协调,争取技术指导,全程辅导完成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申请工作,成功将传统工艺优势转化为数据资产优势,成为全省非遗制作工艺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的先行者。
下一步,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以此次成功登记为契机,持续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工作。一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更多非遗项目单位和传承群体挖掘自身核心工艺数据的价值,积极进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构建具有宜兴特色的“非遗工艺数据资产库”。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登记成果在数字文博、创意设计、教育传播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与传统工艺、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高水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数据动能”。